8月5日下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方网站发布
《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为全省五大都市圈
(即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
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
后续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策略指导
总体原则
1
坚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都市圈,采取差异化的协调策略;
2
坚持多层联动,以都市圈为平台谋求发展共识,突出平等与协商;
3
坚持面向实施,关注要素协同和政策供给,以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
协调范围
根据人口、用地、设施关联、生态连通、空间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在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重点协调的地域空间范围。
1
广州都市圈聚焦广州市、佛山市全域,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
2
深圳都市圈聚焦深圳市(含深汕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
3
珠西都市圈聚焦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全域;
4
汕潮揭都市圈聚焦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全域;
5
湛茂都市圈聚焦湛江、茂名两市全域。
其中
《指引》对湛茂都市圈的
空间格局做了清晰界定
并从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交通系统、
公服设施、产业等四大领域
提供协调指引
湛茂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
空间格局
《指引》指出,湛茂都市圈
构建“双核两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
“双核”
即湛江、茂名两市中心城区,重点提升辐射影响力。
“两廊”
广湛客专、深湛铁路、高快速路等串联两市中心城区、湛茂空港经济区、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等形成的新兴产业带。
以及由高快速路、滨海旅游公路等串联滨海旅游资源、重点平台形成的特色滨海服务带。
外围培育节点
包括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湛茂空港经济区、茂名南组团(水东湾新城和电白城区)、滨海新区等重要平台以及吴川、化州等主要城镇。
湛茂都市圈交通结构指引图。
交通系统
在区域轨道交通方面
《指引》提出
加快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1
积极开展合浦至湛江高铁前期工作,谋划推进广湛高铁与深南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湛江至海南高铁选线建设。
2
研究利用深茂铁路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强化都市圈核心组团与湛江吴川机场的联系。
3
持续推进博贺疏港铁路建设,研究预留河茂铁路西延线、合湛铁路、粤海铁路乌石支线疏港铁路、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博贺疏港铁路吉达支线、深茂铁路茂名站至广湛高铁茂名南站联络线选线通道。
在高快速路系统方面
《指引》提出
构建内联外通的高快速路系统
1
加快推进湛江至南宁、阳春至信宜等区域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落实深圳至南宁高速茂名段、容县至信宜高速选线。
2
加快推进吴湛高速、化州至北流、茂名至吴川高速、玉湛高速雷州支线、湛徐高速乌石支线、茂名港高速延长线、郁南至阳西高速等新建工程。
3
强化高速公路与产业园区、港口、铁路货运场站的有效衔接。
4
加强都市圈跨界快速路联系,构建复合交通廊道。重点研究推进 G207 与茂化快线-茂东快线-吉港大道的联通,湖光快线-调顺快线-G228 改线-青年大道快速化改造,G228-海东快线-乐山路快速化改造,湛江吴川机场与化州机场大道、S284的联通,由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形成两条串联都市圈中心城区、区域航空枢纽的复合交通廊道。
在航空枢纽方面
《指引》提出
共建区域性航空综合枢纽
即
高水平谋划建设湛茂空港经济区
实现空铁联运
共同打造粤西国际门户和区域物流枢纽
湛江港繁忙的集装箱码头。李波 摄
在港口航运方面
《指引》提出
大力推动粤西港口群协同发展
1
整合湛茂港口资源,建设湛茂港口群,以湛茂港口群及现代化集疏运体系为突破口,全面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2
强化湛江港作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功能,以能源、原材料、集装箱和跨海峡客货运输为主,积极拓展邮轮客运功能,重点推进霞山港区、东海岛港区、宝满港区、廉江港区建设;提升茂名港作为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口功能,以成品油和化工品运输为主,重点推进博贺新港区、吉达港区、博贺渔港建设。
湛江吴川机场。
公服设施
根据《指引》
湛茂将构建“双核六心九支点”的
都市圈公共服务中心体系
1
强化湛江、茂名中心城区双核。
2
以湛茂空港经济区、吴川高铁新城、湛江东海岛、雷州(奋勇)、茂名南组团(水东湾新城和电白城区)、茂名高新区、茂名滨海新区为依托,打造七个都市圈级公共中心。
3
构建廉江城区、吴川城区、遂溪城区、徐闻城区、安铺-横山、粤桂北部经济合作区、高州城区、化州城区、信宜城区等市县级公共中心在内的九大支点。
此外
还将围绕湛茂空港经济区开展跨界公服配套
即
围绕湛江吴川机场枢纽,协调两市资源投入
统筹湛茂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
合理高效配置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
《指引》还提出
以高铁枢纽为核心引导创新资源集聚与外溢
依托湛茂科研机构基础优势
一是
以湛江北站为核心
湛江西站与湛江东站为拓展节点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与科研服务业规模集聚
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与辐射带动能力的
科技创新服务核心
二是
以茂名南站为核心
以快速轨道交通为纽带加强与湛江科创合作
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培育湛茂创新合作区
中科炼化厂区一角。 刘冀城 林江海 摄
产业
《指引》提出
合力共建核心产业集群和产业合作平台
01
依托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茂名滨海新区等核心产业平台,对接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合力共建石化等核心产业集群。
02
合力共建湛茂空港经济区,完善空港保税物流中心,重点发展综合物流、商贸、航空配套服务、高端制造等,建立空港一体化产业格局。
蓝天碧海,醉美金沙湾。 欧阳泽 摄
此外
还将共建高标准特色滨海旅游服务带
即
依托滨海旅游公路
开通旅游公共交通专线
与海岸带邮轮游艇线路
形成三日行程可覆盖的湛茂黄金旅游线路
同时
打造湛江湾生态休闲服务核心
与水东湾滨海旅游服务核心
湛茂都市圈生态格局指引图。
生态系统与农业空间
“两带多廊”是湛茂都市圈
自然生态格局的方向
《指引》提出
建立全域覆盖、分类管理的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两带多廊”
“两带”:
山地屏障带包含大雾岭、三官山和鹅凰嶂等山体及鹤地水库、九洲江等水源周边的低丘等,重点推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强化其对都市圈的生态保障作用。
沿海生态保护带包含河口、防护林带、滨海湿地、海湾、海岛以及近海水域等,重点加强对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闻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茂名虎头山-晏镜岭防护林等区域的保护修复,发挥陆海交互带的缓冲作用,维护海岸带生态安全。
“多廊”:
主要包含鉴江、罗江、沙琅江-袂花江、雷州青年运河、九洲江和南渡河等六条河流生态廊道,开展水生态健康保护、水环境容量提升、生态要素流通畅通等工作,重点打造鉴江画廊魅力蓝湾省级骨干特色碧道。
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
是《指引》协调的另一大重点
主要是统筹湛茂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此外
统筹治理流域污染、
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工程体系、
探索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
也是《指引》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