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映白云,风吹稻花香
从吴川市黄坡镇黄坡村村口稍拐几步路
视野中出现的便是曾任
中国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的
陈兰彬的故居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陈兰彬故居犹如一本鲜活的历史书,为人们打造一个触摸过去的平台。近年来,相关部门对陈兰彬故居的保护不断升级。
1983年,陈兰彬故居被公布为吴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出生在清代嘉庆丙子年(1816年)的陈兰彬
字荔秋,从小聪明伶俐
20多岁便名动公卿
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游历考察
潜心古今兵事研究
咸丰三年(1853年)
陈兰彬考取进士,开启官场生涯
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廷派遣陈兰彬为监督,容闳为副监督。作为带领中国首批留美学生的“领头羊”,二人先后带领4批少年共120多人赴美国留学。
在美期间,陈兰彬被委任为古巴专使,前往古巴调查了解当地华侨受奴役、迫害、买卖等情况,并向清政府出示详细调查报告,以此为据与古巴殖民者西班牙当局交涉谈判,签订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款》,捍卫华工合法权益。
光绪四年(1878年)
陈兰彬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
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
光绪七年(1881年)
陈兰彬奉诏回国
回国后
陈兰彬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大臣
最终以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
督察副都御史致仕
《使美记略》《泛槎诗草》《毛诗札记》《治河刍言》《使美百咏》《重次千字文》……
陈兰彬为后人留下颇丰的著作,同时陈兰彬还负责纂修《高州府志》《吴川县志》《吴川风俗志》《石城县志》等。
陈兰彬故居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
2005年,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技术人员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对陈兰彬故居进行修缮
同时
故居一旁建起一个
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
广场中间建有陈兰彬会见
美国总统伯查德·海斯的雕像
雕像旁矗立着几棵大榕树,枝繁叶茂
村民们在树下围坐一堂,谈笑风生
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是陈兰彬故居的一大特色,关上大门,自成一统,走出房门,顶天立地。故居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据介绍
陈兰彬故居面积420平方米
纵深28米,宽15米
无论是记录着岁月痕迹的斑驳墙壁
还是储藏往日年华的陈旧屋檐
都能从中寻觅陈兰彬的身影
如今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文化遗产
成为连接古与今的桥梁
随着故居保护日益完善
更多人逐步知晓陈兰彬的行迹与贡献
一谈起陈兰彬的故事
当地村民总是兴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