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市 [切换站点]
热门站点
同城头条  >  本地热点  >  @吴川家长 未来十年,你家孩子的体育课这样上…
@吴川家长 未来十年,你家孩子的体育课这样上…
2022年04月30日 16:37   浏览:28   来源:掌上吴川

教育部近日发布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下称“新课标”)

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作为未来十年

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它的出炉备受关注

与过去的旧版课程标准比

新课标有哪些变化?

凸显哪些特色?

有哪些新要求?

一起来看



课时不变——体育仍是第三主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显示,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要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其占总课时比例10%-11%,仅次于语文(20%-22%)、数学(13%-15%)。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和修订组组长季浏表示

网上‘课时增加,体育取代外语,成为第三主科’等说法,这些观点并不准确。与2001年版、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


新课标共148页,分为七章
其中
“课程内容”着墨90多页
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外
“专项运动技能”部分收录了六大类运动
分别是:球类、田径、体操、
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
每类运动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
创造性地选择和设计其他运动项目课程内容


核心素养——体育课教“干货”重“实战”

与旧版相比
新课标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

“核心素养”

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


以教篮球为例。过去一节体育课可能只教双手胸前传球,而现在一堂课不能只教单个技术,而要教组合技术,如传球、运球、跑篮。新课标强调知识与知识间、技术与技术间的关联性,体育课要教组合技术、有对抗练习和完整技术展示,让孩子能上场比赛。



新课标倡导大单元教学
强调对一个项目的完整学习和体验
一个大单元最低由18学时组成
比如一段时间连续学篮球
让学生对篮球有完整体验和基本掌握
不再像过去一节课
就教一个项目的一个技术
甚至这节教篮球
下节教武术
再下节教田径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体育老师李世光

新课标高度聚集学生核心素养,很多方法源于基层,不管什么地域、什么层次的学校,只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学校体育一定能上台阶。


强度体育——“不出汗体育课”将成历史

新课标的一大亮点

是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



季浏解读说

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用以反映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这样,对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评价就有了标准。


比如,就体能而言,不同学段,学生必须要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水平;再比如,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进行3次体育锻炼,每次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像球类项目“水平三”学业质量的标准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参与班级内较为正式的教学比赛……


这些学业质量标准有的是定量,有的是定性,这是过去的体育课标没有的。用这个标准去引导‘教’和‘学’,目的是督促学生积极参与课内体育学习及课外体育锻炼。



新课标对体育课的

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

提出要“科学设置运动负荷”

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

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

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

季浏说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解决体育课‘不出汗’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以获得运动效果、教育效果。规定是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大量的实践成果做支撑的。我个人看来,如果新课标能得到很好实施,体育教师能严格执行,家长能积极配合,显著改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指日可待。

来源:新华社、湛江晚报
头条号
掌上吴川
介绍
掌上吴川官方
推荐头条